2006/02/22

HONDA CB1300SF v.s. BMW K1200GT -- part2

實上很剛好的, HONDA 和 BMW 在汽車界剛好分別是我所最喜歡的日系與歐系品牌,主要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有自家品牌的堅持以及家族風格。 HONDA 的汽車在過去以來都偏向較強調運動性,並且具有很成熟的引擎技術,高轉速引擎是一項很大的特色。其引擎技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謂的 V-TECH 技術,藉由改變汽門進氣的角度可以用低排氣量達成高馬力輸出,兼顧了省油、環保、與性能。類似的技術也用在機車上,只不過汽車是改變進氣時的汽門角度,而機車是改變排氣時的排氣閥角度。至於 BMW ,更是可以說對造車理念極具堅持。比如 50:50 的前後車重比例,使得過彎穩定度提升;FR ( 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 的引擎傳動方式,使轉向精準;前後軸距長車身卻短,讓你停車不用很長的位子並且兼顧車內空間夠大;直列六缸引擎讓引擎運作時的震動可以減到最低。然而,各具特色的汽車工藝,它們的機車,性格上又有什麼差異?就在我接到同學電話後幾天,第一個沒有下雨的夜晚,我們約好時間,準備去體驗一下。
  「轟轟轟轟......」有如改裝汽車的沉厚排氣管聲,從門口傳來。這輛 BMW K1200GT 給我的第一眼印象是:好大,"看起來"還很重,在它的左右兩側還有帶著家族風格像鯊魚鰓的散熱口。有了 HONDA 的經驗,這次坐在後座的我心裡比較有準備。外套穿厚一點,安全帽扣緊,面罩放下,兩手抱好,出發。就如我同學告訴我的,這輛車的起步溫和,或許是因為換了排氣管,使得引擎在低轉速的時候回壓不足以至於較沒力,當然我相信跟歐洲車原本的個性也有關,但可別以為這樣就沒搞頭了,當行車速度隨著引擎轉速提升,強大的加速力道隨之而來,然而這次似乎在感覺中少了一點什麼東西,歐,少了一點令人害怕的感覺。或許是因為駕駛的技術比起幾個月前更加熟練,不過車身設計上的差異確實使得車身行進時更穩更令人安心。沿著往木柵山區的路,由於仍未完全脫離下班時間,路上的車子不少,然而歐洲車的性格在此展現 -- 超車時所需的中段轉速再加速,使得我們能輕鬆的以 40~100 km/hr 的速度穿梭在只有往返各一線道的馬路上。如同之前所查的資料, K1200 的懸吊感覺較 CB1300 軟;加了前擋風板,阻擋了部分迎面而來的風,但事實上這擋風板的另一個功能是增加車頭的下壓力,並且由於整輛車的重心幾乎就在車身中間,優良的車身配重比例與流體力學設計,讓這擁有強大馬力的機車在加速時較不會有整個車頭快要抬起來的現象。
  一路上我有時雙手只需扶油箱,過彎時一起壓車,經過萬芳,來到政大,以當日最高速三檔 140 km/hr 繞過木柵動物園停車場,車子調頭準備回家。回程的路上經驗了「從跟在車尾到超過車頭前後只有一秒」超公車,對其加速性再次留下深刻印象。
( The End )

1 comment:

017 said...

難得能有這種這種同學,這種經歷,在此紀錄並與大家分享。